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文体生活

向扎根基层、执政为民的好法官致敬

发布时间:2013-01-23 18:47:28


    “他扎根乡村,埋头基层,他淡泊名利,恪尽职守。乡村法官翟树全,案结事了,胜败皆服。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传递着温暖,守望着幸福。”这是翟树全获得2012年度法治人物“年度特别贡献奖”的颁奖词,也是他从事法院工作20多年来的真实写照。新时期下一位扎根基层、执政为民的好法官,是我们基层法官的楷模,也是我们基层法官的一面镜子。

    “我的办公室门从来都是不关的,只要大家想找我帮忙我绝对不拒绝”这是翟树全经常对群众说的一句话。翟树全只要不外出办案,白天都会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夫妻俩发生家庭琐事来到这里、婆媳之间因误会发生矛盾后来到这里、得不到子女赡养费的老人来到这里、看到儿子在家受气的母亲来到这里、遇到官司后想找明白人咨询的群众来到这里、母子为钱反目成仇的来到这里……。在哈拉海法庭的这间不足10平方米“审判庭”里,翟树全把大量时间和经历都用在调解工作上,“不急判,先调解。”已成他的口头禅,他还针对不同矛盾的特点,不同成份的当事人,采取不同的调解方式,总结并实践出“十大调解法”。当一张张满意的笑脸、一双双紧握的手掌、一对对拥抱的亲人高兴地离开这个小审判庭后,翟树全还要捋顺一下他手头的案件。他的经历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大案要案,我们看到的只有基层法官身边的家长里短。正是这种踏踏实实扎根基层的“小草”,让有着同样工作的基层法官感动着。基层干警就应该像翟树全这样,甘当司法为民的“老黄牛”,默默地践行着“案结事了、胜败皆服”的司法理念,把每天遇到的每一件平凡的事情都能够做好就是一种不平凡了,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始终不渝的追求,时时刻刻、脚踏实地地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一名普通法官的职业操守。

    “我就是这人,干工作不图啥,该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也不想,我踏踏实实干事,晚上睡得也香,我穷,但我天天快乐,开心。哈哈……”这是每次提到翟树全家境的时候,他经常说的一句话。现在生活富裕了,很多原本住在农村的人选择去县里居住,在整个哈拉海镇法庭的工作人员中,目前仅有翟树全一家至今仍居住在农村。现在,翟树全家住的仍是火炕平房,房子盖完后,因为没钱,二三年连砖缝都没勾,经过多年雨水的冲刷,有的砖都要掉了。凡是去过翟树全家里的人,都对他家的窗户难以忘怀,用了15年的木头窗框已经腐烂,玻璃几乎没剩下几块,家中没有自来水,吃的后院的压水井,家里的一台单缸洗衣机还是庭长送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贫,但老翟一家人的日子还是过得十分温馨和融洽。对于这些年来一直住在农村的事情,翟树全既无奈又心甘情愿。无奈的是由于自己的经济条件有限,不能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坏境,这也让他曾经遭受了不少来自亲友的责怪和抱怨,如果早些年能在县里居住,还能方便照顾当时在县里读高中的两个女儿。而心甘情愿的是,自己家距离法院不远,这样方便处理法院的事情,如果碰上休息放假正赶上其他人同事不在时,最起码有他能在法院做照应。作为一名基层法官,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翟树全,但我们应把翟树全当成我们的一面镜子,对照学习翟树全用自己的行动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淡泊名利,恪尽职守。始终严守职业道德防线,坚决抵制各种说情、诱惑和压力,坚持送礼不要,请吃不到,不为金钱所诱,始终保持着对公平正义的信仰与追求。

    “扎根农村20年,不为名利不为钱。愿得万家皆和睦,个人得失何须谈。”这是翟树全当选长春市第八届党代会代表,写的一首勉励自己打油诗。20多年来,平均每年诉前调解150多起案件,平均每月审结10多件案件,审结案件的调撤率达90%,且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引发上访、无一激化矛盾。这样一组数字震撼着每名基层法官的心灵。二十余载吃住在基层、服务在基层,翟树全用他的一举一动实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密切干群关系的好榜样。


关闭窗口